[直覺]對於未知事件的確信感,經由第一次驗證之後為避免能力誤解(經由他人得肯定、讚美或驗證之後的確信感),還需要事後客觀的評估分析,將心中的不確定感找出來、並面對它,而不是一昧沉浸在正向結果當中,一次偶發的正確抉擇,需要事後的檢討,這樣才能持續有邏輯、憑據的將直覺內化成能力。
直覺是如何產生的?多巴胺除了製造快樂之外,還會幫忙調節所有情緒,讓收集、分析所有經驗,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有經歷過的事件結果得當下感覺會被記得,並蒐集起來,作為往後面對類似事物如何反應的依據。
嗯...有點饒舌,換句話說就是對於這件事的感覺會被記得,正面的結果會鼓勵執行;反面的結果會產生警告,或讓我們的潛意識逃避,也就像,啊~我直覺這樣做是對的,或我覺得這樣是錯的,但何謂真正的是非對錯這裡就先不深究了。
所謂[預測能力]是怎麼來的?關於多巴胺系統的運作方式有一個實驗滿有趣的再此做一個簡單的分享,劍橋大學科學神經科學家舒茲(Wolfram Schultz)研究時發現了靈長類腦袋中的報償機制,細胞如何能對一項獎賞起反應,且如何在獎賞之前就先發動反應?
實驗是這樣的,他先製造一個很大的聲響,停留幾秒鐘,然後擠一些果汁到猴子嘴裡,此時他偵測到了多巴胺神經元只有在果汁到口時才會給出反應,但幾次之後猴子學會了這個模式之後,同樣的神經元會提前在聲響之前就發動反應了,而執行單位為[預測神經元(prediction neuron)]。
那...在模式建立之後,違反規則的話猴子會發生什麼事呢?這就要請另一位主角出場了,[前扣帶皮質](anterion cingulated cortex),他能夠幫忙控制[我們所知]&[我們所感覺]之間的對話,類似,多巴胺神經元的預測神經元預測了某件事情將會發生,結果並不如原先所預期,此時前扣帶皮質就會回饋:"嗯...你們猜錯了",或是前扣質皮帶受到驚嚇也會立即把焦點方在相關的感官上,例如走在路上聽到巨大的聲響,會馬上被吸引過去查看發生了什麼事,多巴胺神經元 (發現 、預測) > 前扣帶皮質 >回饋 (好像不對勁) > 生理反應,除了監控預測之外,前扣帶皮質還會幫忙記憶多巴胺新的事件,好讓舊的預測可以及實調整更新。
從上面看來,多巴胺可以不斷藉由新的事件調整學習如何反應,那...如果是多巴胺不想記得但需要被記得的結果呢?
[犯錯]會令人產生負面的情緒、記憶,就像是上面舉的猴子的實驗,如果聽到聲音的回饋不是果汁,是電擊呢?像是猴子做某件事之後會遭到電擊,這樣是不是就能將正向結果扭轉成負向結果了呢?
在我們產生記憶時多巴胺神經元也學會了幫我們[避免]犯錯,就像"大腦決策手冊第二章"裡做的紙牌實驗一樣,在錯誤決定產生之前先通知情緒,讓我們可以避免犯錯,而人生的挑戰及書中的例子告訴我們,要在被多巴胺將選項排除之前[思考被內化的錯誤]學著自己發現。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