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章節為說明人類如何使用理性腦做決定,讓原本看來毫無希望的絕境重生,或是如何控制自己情緒,使事件能夠有不同的發展機會。
p133 "情急之下,他靈光一閃,已經想出一條脫逃之計。他迅速燃起一根火柴,將前面的草地點燃,看著這些火焰離他而去,往峽谷的山壁延燒。"
情緒腦與理性腦共存,使用理性腦控制情緒腦"認出答案"。
p135 "恐慌會將我們的思維縮小,會將我們的意識縮到最基本的事實,最基本的本能。"
多年累積下來的舊經驗,在面對問題時會幫忙協助辦斷執行的可行性"我知道這行不通,一定要想出別的方法",書上提到了[恐慌狀態會影響我們的思維],該狀態下只能使用本能的方式解決問題,ex,走在騎樓時從天而降了一台冰箱,本能的反應就是直接躲避目前意識到的危機,但如果此騎樓就位於車速非常快的大馬路旁呢?是否,也可能為了躲避目前的危機,而使得自己陷入另一個危機之中呢?
在這邊,書中也補充了另一個理論[知覺縮小]perceptual narrowing,人在恐慌狀態下的時候邊緣視野會比沒有受到壓力的人還要小。恐慌的狀態下遇到問題時,僅能看到最基本的問題,就像拼了命往山上跑的消防隊員。
p136 "雖然我們的情緒會自動聚焦在最迫切的因素上,但是我們的理智腦卻能將各種可能性納入清單。"
覺察恐懼用,轉而思考新解法,這是理智腦的功能,但也不能全然否定了情緒腦的功用,"情緒腦的功能在於幫助你進行第一步思考,爭取理智腦的思考時間",讓理智腦試著幫助人們做出較好的決定、或找到新的解決方式。
發展未成熟的前額葉,使人們在它長大之前,於某些被情緒觸發的情境之下就先習慣了某種行為反應模式,但如此一來,在它成熟之後,大腦或許也先習慣了某些直接的行為反應模式,[你,錯失了協助自己判斷情勢的機會了]。
不用勉強要求自己非成為聖人不可,我們有自己的價值觀、有自己的喜好,覺察判斷目前狀態是讓自己有選擇的機會,讓自己不成為[情緒的奴隸]。
[不讓一時衝動壞了長程目標],因為衝動而壞事,這樣的後果很可惜也並非我們所願,[學著用理性控制動(杏仁核)],有方法的試著用別的角度切入,學著敏銳的覺查自己的感受、情緒,最好事後能夠記錄下來,將事由、感受、結果都文字化重新分析,如此刻意練習也許很多事也將有所改變,像本文最後提到的,[害怕無濟於事]練習超越衝動,釐清哪些感覺對我們有用,哪些感覺我們應該忽略。
[機會偏愛有備的心靈]Chance favors the prepared mind-Louis Pasteur
是否能夠藉著刻意練習"前額葉"來認出答案呢?或是,當杏仁體激活時,理性腦無法控制情緒腦的人是否能夠認出答案呢?感覺起來這是兩件不同的事情,當發生突發狀況時你通常如何做反應呢?是先覺查自己的情緒還是先處理情緒以外的事務,在有壓力的情況下觀察情況,依照現有的環境提供的資源列出可行清單,進行決策與判斷。
前額葉能夠理解抽象的原理,然後將之運用到一個全新的情境當中,所使用是[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它把很多資訊保留在這個暫存區裡,好讓大腦一發現目前的工作與哪一段資料可以做連結時馬上給予回應,這些資訊會在處理問題時進行重組以符合現實遇到的狀況,而處理回應動作的便是前額葉,前額葉的神經元受到觸發時會給予回應。
x
留言
張貼留言